分享:归正健康 --- 带你重温胆的真义,一个被误解千年的中医脏腑
归正健康微信公众号原文:
真正的勇气来自心的坚定,而非胆的大小。
归正健康 / 带你重温胆的真义,一个被误解千年的中医脏腑
儿时顽劣,每每闯祸总会被逮个正着,大人们总要无奈的摇摇头,“这孩子胆子怎么这般大。”仿佛胆的大小,真能决定一个人的胆识气魄,我们也可以从成语“肝胆相照”中体会胆的豪义之气。然而,胆果真是胆大或者义气的承载者吗?
这种“胆大妄为”的认知,早已深植人心。然而在正统中医看来,以此来给胆定位,这只不过是一场延续千年的误会,胆的真实之义已被尘封太久太久了。
神志之源,本不在胆中
《黄帝内经》在论述神志活动时,只言五脏而不论六腑。心藏神、主思维,为神志活动的根源,其余四脏仅能对心神活动的某些部分起辅助作用。
胆,位列六腑,本就不在神脏范畴,如何能跨界司掌决断?
这就像交响乐中,一个音调的失误便会引来一阵杂音。读书明理时,一个定义的误解也会导致满盘皆错,因此,正确的认知与前提尤其重要。
经文的真意
“凡十一脏,取决于胆也。”
《黄帝内经》第九篇《六节藏象论》中的这句话,成了许多人坚信胆主决断的依据。没有真正理解经文的学者认为,既然五脏六腑皆由胆指挥,自然说明了胆在意志决断上的重要作用。
然而,当我们梳理清楚《黄帝内经》的整体脉络,便会发现胆的定位与神志决断并无关联。
那么,这句经文又该如何理解?
胆的真本色
不如换一种思路。在胆的问题上,不必钻牛角尖,回归它消化功能的本源,一切疑问自能迎刃而解。
在正统中医看来,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,来源于先天肾和后天脾这两大本源。
明代医家张介宾在《景岳全书》中道:“命门为化之源,脾胃为灌注之本。”这句话的真意是命门(肾)提供生命的原始动力,但这股能量有限,只是少量的启激能量;脾胃则提供补充能量,承载着无穷无尽的饮食资源,成为脏腑功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。
生命能量的源头究竟在何处?在天在地在万物?在肺在肾在肠胃?
归正认为,肾的原始动力萌发之后,经过胆的升腾抵达脾胃。简言之,就是肾的原始动力在胆的帮助下,化为消化脾胃中食物的“胆汁”。
胆是胃之动的前置
“胃者,水谷之库,承运消磨之坻,胆之府也。”
“胃者,受胆之气以运也。胆者,承胃之气而跃也。”[1]
这几句生动描绘了胆与胃“相互作用”的协同关系。胃在胆的帮助下产生消化的活动,胆在胃的影响下活力增加。注意,这里并没有给胆主神志留下空间,而是明确指出了胆是胃开始活动的前置性条件。
胆是能量循环的枢纽所在
正因为胆具有沟通连接先天肾和后天脾胃这两大本源的功用,能帮助脾胃分解消化饮食资源,最终将饮食精华化为气血,灌注滋养五脏六腑,古人才会说出“凡十一脏,取决于胆也”的真意。
胆在五脏六腑的大循环中,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。它不是发号施令的将军,而是连通上下游的枢纽。
重识胆之本
倚树闲聊古今中外奇妙事,怎么说都行;翻书细思五脏六腑其中妙,唯认真二字。
胆的真正角色,远非“胆大妄为”那般粗浅。它是生命能量循环中精巧的一环,沟通着先天的生命力与后天的生发力。
下一次当你感到“胆怯”或“胆大”时,不妨记得,真正的勇气来自心的坚定,而非胆的大小。不过一个健康的胆,确实能让你更有底气——因为它在本源能量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
参考资料
[1]三申道人版黄帝内经:《太無》第八 乙辛;《陰陽》七 甲辛
欢迎关注【归正健康】
复兴医圣绝学 守护大众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