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:归正健康 --- 《阴阳离合论》,千年解不开的中医六节藏象奠基之作
归正健康微信公众号原文:
读经如登山,不在肤浅的高谈阔论,吸引人气,而重在脚踏实地,对每一个“不解”的坦诚,都会扎实留下自己的脚印,这比千百年来成千上万个“似懂”的注解更加接近真理。
归正健康 / 《阴阳离合论》,千年解不开的中医六节藏象奠基之作
翻开《内经素问》前九篇,其中,第六篇《阴阳离合论》犹如孤峰一座,中医六节藏象特有的三阴三阳理论就在此处奠基。然而,这座高峰一千八百年来,竟人迹罕至,少有人真正登顶。
名医绕行躲避的真经
蠹经多年,阅览大量的历代注解,发现一个令人叹息的事实,历史上诸多名医大家对《素问》前九篇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半懂不懂,唯独对这四百四十五字的《阴阳离合论》,却是根本不懂,一千八百年来竟没有一人真正走得过去。
更可叹的是,不懂阴阳离合,竟然也不妨碍历代医家大谈三阴三阳,阴差阳错,地地道道的注经经亡!程钟龄在《医学心悟》中说得一点不错,“学贵沉潜,不容浮躁者问津”。若我们不愿承认自己低智,便该承认自己在中医治学上的浮躁,不止浮躁,说句自欺欺人并不过分,因为从来不见哪位医家在此写下“不解”、“存疑”或“待考”之类的文字。
与高诱注《史记律书》时坦然承认“三分益损,诱不敏也”的真诚相比,中医界太需要在灵魂深处来一场革命了!读经不懂时,大家心照不宣,一笑而过。学者的治学态度如此,中医学术还有什么指望?
重读经典的四个关键
今日,再重复说几句阴阳离合论的读书心得,与诸君共勉:
首要端正身心坐标
读《阴阳离合论》,须先坐立端正,摆正“圣人南面而立”中华坐标系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却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。
明晰理论发展脉络
《素问》第二篇《四气调神大论》首论藏象以阴阳四时,是藏象学的起点。经过三、四、五篇对阴阳四时内容充实之后,第六篇才进一步展开,阴阳—四时—六节的主轴方于此呈现,为后面的《六节藏象论》铺平道路。
辨明“六经”真义,还六节本来面目
文中的“三经”两提,合为六经,成为后世伤寒“六经”概念的来源。但此处的六经,是经纬之经,非针灸经络之经。经分六节,谈的是人体的“天”,以相对为“地”的五藏六府为纬,手足十二经则为纬之纬。六节与六经相差远矣,不是同一层面的门派之见,而是本质与非本质之别,是本质层面的级别之差。
剔除后世注脚
《阴阳离合论》前五后九共十五篇并不谈论经络,其中支离破碎的“根结”片语不觉得奇怪吗?实际上,《内经素问》并不擅长专论经络,这些内容很可能是早期读经者引用《灵枢根结》以经注经留下的注脚,传抄至今,没有人去细细辨析。去掉这六个根结,经文反而更加完整。
大道至简的智慧
真正的经文可能不到四百字,但必须放在中华坐标内,以高超的综合能力来读取。三阴三阳其实并不复杂,“易简而天下之理得”。可惜张机之后,只有王冰讲得半对。
今人论医谈阴阳,必说对立统一,这话太正确了——正确到脑袋并未真正理解,却已指挥嘴巴说出来,人们惯于盲目借用哲学概念来强行套用,却从未思量,这样的移植会不会水土不服。
有朋友说看了一下《阴阳离合论》,一头雾水啊,朋友说的是老实话,这样的老实人当受到敬重。反观近年来那些手舞足蹈讲解《内经》的学术明星,怎么就没有看见他/她们讲解《阴阳离合论》这样的篇章,更不用说深入剖析了。中医界,似懂非懂、不懂装懂的人太多了,中医回归正途也着实不容易。
读经如登山,不在肤浅的高谈阔论,吸引人气,而重在脚踏实地,对每一个“不解”的坦诚,都会扎实留下自己的脚印,这比千百年来成千上万个“似懂”的注解更加接近真理。
欢迎关注【归正健康】
复兴医圣绝学 守护大众健康